热心网友

理想中的状态距离刚刚起步的境内汇市差之千里绝对没有错

热心网友

理想中的状态距离刚刚起步的境内汇市差之千里绝对没有错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央行前日晚间在声明中表示,有媒体错误理解副行长吴晓灵的讲话,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央行新闻发言人强调,吴晓灵的本意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昨日人民币汇率并未受到央行此前声明的影响,再度跃至汇改后的新高,1美元兑人民币至8。0862元,距8。0860的心理价位只有一步之遥。   央行前日晚间在声明中表示,有媒体错误理解副行长吴晓灵的讲话,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央行新闻发言人强调,吴晓灵的本意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   分析师称,亚洲汇市美元昨日兑大部分货币走软,是抬高人民币汇率的原因之一。   分析师称,如果突破8。0860,人民币将还有可能继续攀升,下一个心理价位有可能会是8。0800。央行汇改时宣布人民币汇率在前一交易日收盘水平上下0。3%的范围内波动,按汇改后初始美元兑人民币8。11计算,8。0857恰好是人民币升0。3%的值,分析师称,这同样是一个关键价位。   另一位外资银行的交易员则表示,昨日美元兑日元等亚洲货币在上午一度走强后,下午回软,兑各主要货币都呈跌势,这也是昨日人民币继续前日的升势,再度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昨日日本财务省大臣谷垣祯一重申,汇率应反映经济基本面,并称财务省正密切关注汇市波动,他的讲话随后对美元走势形成压力。   近几周来,人民币兑美元走势一直波澜不惊,但本周一,有学者在东京表示,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波幅可以更加扩大,随后,海外人民币NDF(不可交割远期)市场一度出现剧烈波动,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加大。   昨日NDF一年期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10元。而中国银行间外汇远期市场上,中信实业银行总行对美元1个月的报价是8。0730。   人民币汇率上一个高点是 10 月10 日创下的8。0864。   昨日其他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分别为,欧元兑人民币 9。7902 元,100 日元兑人民币7。0002元,港币兑人民币1。0426元。(记者 禹刚)   看过央行办公厅新闻处10月26日发布的声明,笔者开始怀疑,所谓格林斯潘说话晦涩难懂,到底是真实情况如此,还是听众理解能力太差。因为“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是大趋势”之间,竟至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不能不让我等轻易就被“误导”者萌生怯意。   不过这等怯意对看客来说,无非是回家再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知耻后勇而已,真正有着实际意味的则是如下被“误导”者的“误打误杀”:10月26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于8。0867,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8。0901上浮35个基点,单日跌幅0。042%,距离汇改后人民币汇价最高点1美元兑人民币8。0864元仅差3个基点。   这种单日行情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或者说根本没有逻辑,而需要我们大动干戈搞个明白呢?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EMH),它的结论必须置于这样三个递进的前提下:一、投资者是理性的;二、如果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那么他们各自的交易行为是随机且不关联的;三、如果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一致的,那么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能够抵消上述交易对价格的非理性影响。   很可惜,这种理想中的状态距离刚刚起步中的境内汇市差之千里。更有甚者,因为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等的存在,关乎人民币长期走势的判断又是不难形成“共识”的。而此两点交互作用,正是当前人民币汇改的难点所在,即,一方面,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力量以矫正经济变量的偏差,但在另一方面,经济变量的偏差又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这种两难用中国经济改革中经常被提到的戏谑之词来说,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当然我们可以把央行26日的声明看作是对市场失灵某种方式的矫正,毕竟,“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人民币会一直持续升值。由于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升值的路径将会是‘曲折型’的,市场、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这种表述是合乎实际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在这一不大不小的“事件”中真正需要加以关注的,应该是监管层的意思与市场解读间为什么会出现偏离,以及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弥合这种偏离。很显然,这会深入地涉及到行政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之所以引人入胜,其考验在于如何在这样一个转轨加新兴的大国中巧妙地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视野相结合。关于这一点,具体到人民币汇改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课题,其间抉择与权衡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无论对于牵扯其中的哪一方来说,“急不得”的态度是前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