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迎接中国金融业重大变革           中国金融业正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重新?定与设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迈出了大步。先有银监会的设立,数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其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这不仅更有利打造上海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及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其次,对整个内地银行体系的重造,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中国的金融业是内地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不仅为国家严格的管制、为国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  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令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外国投资者进入内地银行业成目前的主旋律。  银行业从根本进行改造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引入海外投资者,交通银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国银行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将优化中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内地银行业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流传着一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内地的快速扩张会不会危及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资者出让股权是不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弄清楚,就是内地银行业现有的体质与经过改造变化了情况。  股改前脆弱的银行体系早就从技术上处于破产的状态,许多内地银行值无所值,如何来卖?只有对内地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其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上市及卖一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万能,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内地银行业,将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事实上,从四大国有银行近期的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这点。  利率汇率迈向市场化  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内地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试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大改变。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上市公司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改变以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投资者等之间对立关系;股票定价理念、方式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新的产品及市场将不断开辟出来等。  当然,股权分置改革并非万能,它的完成并不会解决一切的问题,但必定能将内地证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它带给市场冲击与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因为利率与汇率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的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资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价格上,并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婢女」。但近一年来,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作出重大改变。  一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由固定汇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连续九年不变,这样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指导和信贷管制来控制银行的信贷;但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得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就得改变银行以往经济行为。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对商业银行、对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内地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人行在五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启动。  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却对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内地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内地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总而言之,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 。

热心网友

机遇与挑战共存,正确面对。

热心网友

中国金融业正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重新?定与设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迈出了大步。先有银监会的设立,数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其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这不仅更有利打造上海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及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其次,对整个内地银行体系的重造,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中国的金融业是内地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不仅为国家严格的管制、为国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  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令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外国投资者进入内地银行业成目前的主旋律。  银行业从根本进行改造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引入海外投资者,交通银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国银行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将优化中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内地银行业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流传着一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内地的快速扩张会不会危及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资者出让股权是不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弄清楚,就是内地银行业现有的体质与经过改造变化了情况。  股改前脆弱的银行体系早就从技术上处于破产的状态,许多内地银行值无所值,如何来卖?只有对内地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其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上市及卖一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万能,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内地银行业,将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事实上,从四大国有银行近期的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这点。  利率汇率迈向市场化  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内地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试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大改变。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上市公司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改变以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投资者等之间对立关系;股票定价理念、方式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新的产品及市场将不断开辟出来等。  当然,股权分置改革并非万能,它的完成并不会解决一切的问题,但必定能将内地证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它带给市场冲击与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因为利率与汇率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的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资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价格上,并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婢女」。但近一年来,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作出重大改变。  一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由固定汇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连续九年不变,这样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指导和信贷管制来控制银行的信贷;但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得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就得改变银行以往经济行为。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对商业银行、对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内地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人行在五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启动。  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却对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内地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内地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总而言之,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 。

热心网友

迎接中国金融业重大变革           中国金融业正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重新?定与设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迈出了大步。先有银监会的设立,数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其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这不仅更有利打造上海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及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其次,对整个内地银行体系的重造,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中国的金融业是内地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不仅为国家严格的管制、为国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  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令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外国投资者进入内地银行业成目前的主旋律。  银行业从根本进行改造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引入海外投资者,交通银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国银行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将优化中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内地银行业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流传着一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内地的快速扩张会不会危及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资者出让股权是不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弄清楚,就是内地银行业现有的体质与经过改造变化了情况。  股改前脆弱的银行体系早就从技术上处于破产的状态,许多内地银行值无所值,如何来卖?只有对内地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其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上市及卖一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万能,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内地银行业,将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事实上,从四大国有银行近期的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这点。  利率汇率迈向市场化  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内地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试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大改变。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上市公司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改变以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投资者等之间对立关系;股票定价理念、方式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新的产品及市场将不断开辟出来等。  当然,股权分置改革并非万能,它的完成并不会解决一切的问题,但必定能将内地证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它带给市场冲击与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因为利率与汇率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的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资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价格上,并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婢女」。但近一年来,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作出重大改变。  一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由固定汇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连续九年不变,这样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指导和信贷管制来控制银行的信贷;但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得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就得改变银行以往经济行为。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对商业银行、对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内地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人行在五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启动。  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却对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内地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内地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总而言之,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 。

热心网友

t坦燃面对

热心网友

迎接中国金融业重大变革           中国金融业正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重新?定与设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迈出了大步。先有银监会的设立,数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其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这不仅更有利打造上海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及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其次,对整个内地银行体系的重造,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中国的金融业是内地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不仅为国家严格的管制、为国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  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令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外国投资者进入内地银行业成目前的主旋律。  银行业从根本进行改造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引入海外投资者,交通银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国银行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内地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将优化中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中国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内地银行业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流传着一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内地的快速扩张会不会危及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资者出让股权是不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基本的问题要弄清楚,就是内地银行业现有的体质与经过改造变化了情况。  股改前脆弱的银行体系早就从技术上处于破产的状态,许多内地银行值无所值,如何来卖?只有对内地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其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上市及卖一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万能,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内地银行业,将给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事实上,从四大国有银行近期的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这点。  利率汇率迈向市场化  另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内地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试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大改变。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上市公司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改变以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投资者等之间对立关系;股票定价理念、方式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新的产品及市场将不断开辟出来等。  当然,股权分置改革并非万能,它的完成并不会解决一切的问题,但必定能将内地证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它带给市场冲击与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因为利率与汇率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的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资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价格上,并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婢女」。但近一年来,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作出重大改变。  一年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由固定汇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连续九年不变,这样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指导和信贷管制来控制银行的信贷;但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得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就得改变银行以往经济行为。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对商业银行、对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内地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人行在五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启动。  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却对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内地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内地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总而言之,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 。

热心网友

机遇与挑战共存,正确面对。总而言之,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在这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

热心网友

机遇与挑战共存,正确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