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在法国的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中,悬挂着十多个参战国的国旗,其中就有一面中国国旗,据称共有300多名华人以英军、美军和加拿大军队的身份参加了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现在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姓名已无从查考。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搜集了参与这次作战硕果仅存的几个人的资料,对我国军人参与诺曼底登陆做了细致的描述。他们分别叫郭森、黄廷鑫、卢东阁。 1943年7月,一支商船队在军舰的护卫下离开印度孟买港,目的地是英国,船上有20多名中国海军军官。国内的抗战正如火如荼,这些年轻人一心想着学成后归国好好打击日本人。 国民党的海军经过1937年惨烈的南京江阴要塞保卫战,已经名存实亡。为重振海军,国民党决定在全军选择一批优秀的青年军官赴美英学习,60人去美国,25人去英国。卢东阁、黄廷鑫、郭成森等人抽到了英国签。 他们先是从昆明乘坐货运飞机,沿着美国“飞虎队”开辟出的“驼峰航线”,穿越被称为死亡地带的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3个月后,他们搭乘的商船队终于抵达英国。 中国海军军官中被分到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学院为这些中国留学生专设了一个“中国班”,一切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训练,系统学习了英语、航海、鱼雷、枪炮等专业。 在3个月的短期培训结束后,中国军官们被分配上舰实习,因而有机会亲历围歼德军王牌袖珍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的“北角战役”,还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 1943年,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制海权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希特勒为切断美、英盟军向苏联运送军火物资的海上要道,派遣驻在挪威的“沙恩霍斯特”号带领舰队,出海截击盟军护航的运输队。“沙恩霍斯特”号是德国海军的王牌袖珍战列舰,火力强大,共安装了3座三联装283mm火炮,副炮混合采用150mm双联和单管炮。它曾与另外一艘巡洋舰联手,在1940年击沉了英国的航空母舰“光荣”号。这一奇耻大辱,令英国皇家海军对它恨之入骨,并发誓一定要将它击沉。 英国皇家海军得到“沙恩霍斯特”号出动的情报后,立即派出一支庞大的特混航母攻击舰队,光航空母舰就有3艘,由英国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上将亲自指挥,从大西洋驰援北冰洋,对德国军舰实施包围。 郭成森等人所在的“肯特”号巡洋舰就在这支特混编队中。他们上舰那天正是圣诞节前夕,舰长风趣地动员说,要以“揍德国佬”这种特殊方式来庆祝圣诞节。 由于通讯信号错误,担任护卫的德国5艘驱逐舰与“沙恩霍斯特”号失去联系,不得不先期返航。这样德国舰队就剩下“沙恩霍斯特”这匹海上孤狼了。 12月26日傍晚,英国旗舰“约克公爵”号的雷达探测到,敌人就在20公里外。弗雷泽上将命令全队对其发动攻击。当时的战斗非常激烈,航母飞机在天上轰炸投弹,水面上火炮不断攻击,水下还有鱼雷,海面当时就像开了锅一样,到处是弹道,到处是水柱。 北极的隆冬,白天只有两三个小时,但强烈的亮光照得周围海域如同白昼。“沙恩霍斯特”号完全暴露在皇家海军的密集炮火之下,它的两个主炮塔相继被炸毁,同时部分蒸汽管道出现破裂,航行速度也随之降低。 23岁的郭成森是“肯特”号的第一主炮塔见习副炮长,第一次体验到了实战的滋味。 19时30分,“沙恩霍斯特”号已成为一个熊熊燃烧的残骸,英国驱逐舰再次围了上去,对它发射了鱼雷。15分钟后,郭成森看到“沙恩霍斯特”号发生剧烈爆炸后沉没。中国学员们在英国军舰上亲身体验了这场海上经典的“北角战役”。 “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之后,希特勒的海军实力大打折扣,但对英国海军部门来说,仍有一个可怕的幽灵在大西洋游荡,那就是人称“海上巨型堡垒”的“提尔比兹”号战列舰。 这时“提尔比兹”号已被英国皇家海军击伤,暂避挪威阿尔屯港“养伤”,但随时可以伤愈复出,对于盟军为开辟第二战场而即将展开的欧洲登陆计划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一级别的战列舰,德国只生产了两艘。在它的姊妹舰“俾斯麦”号被击沉后,4万多吨级的“提尔比兹”号成为德国海军最大的军舰。 这是一个海上巨型炮台,380毫米口径的火炮共有8门,150毫米口径的有18门。而且,一般炮弹打不透它厚达10厘米以上的装甲。 “提尔比兹”号还在造船厂建造时,英国就多次出动飞机进行轰炸,先后有1042架次,投弹670吨,但未能将它炸毁。 鉴于该舰巨大的战斗力,首相丘吉尔特别指示英国海军,务必将其击沉或重创。1944年3月30日,英国2支战舰编队先后从斯卡帕湾出发,开始了对“提尔比兹”号突袭的“钨元素行动”。 4月2日,庞大的英军舰队驶近阿尔屯港。为了防止“提尔比兹”号逃出海湾,英国舰队花了5天时间,布了一个水雷阵,把港口严严实实地封了起来。 然后,一批接一批的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把数百枚1600磅的重型炸弹投向这个海上“巨无霸”。德军则一边组织防空炮火疯狂阻击,一边派出一支潜艇分队,从水下悄悄绕过水雷阵,攻击海面上的英国舰队。 有一天卢东阁交完班后,突然看到在“肯特”号正后方的位置,有一个脸盆大小的深灰色的网状漂浮物。这是潜艇的通气管!卢东阁迅速报告给接替他值班的同学郭成森,郭成森又赶紧向舰上的英国值班官报告。 战斗警报马上拉响,舰队开始全速前进,想把潜艇甩掉,但为时已晚,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直接命中了轻型航空母舰“巴雷勃”号。英国驱逐舰迅速围上来,用深水炸弹炸沉了德国潜艇。“肯特”号躲过一劫。事后,“肯特”号舰长邀请发出警报的郭成森和卢东阁到舰长室里共进午餐。英国海军上下级分明,能与舰长共进午餐是战时军人的极高荣誉。 对“提尔比兹”号的轰炸取得了重大战果,共有14颗炸弹击中“提尔比兹”号,造成船员438人死伤。尽管这些炸弹未能穿透厚重的防护甲板,却严重破坏了它的上层建筑和火控系统,致使“提尔比兹”号在未来的3个月内无法参加战斗。诺曼底行动在大西洋上的最后一个巨大障碍扫清了。 黄廷鑫的实习位置是轻型航空母舰“搜索者”号。1944年6月5日深夜,正在军港休整的“搜索者”号突然接到紧急出发的命令。黄廷鑫当时并不知道,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即将打响。 第二天凌晨,7000艘盟军舰艇挤满了英吉利海峡,将13。2万名军人运送到对岸的诺曼底滩头阵地。 为了不让德国潜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偷袭根本没有防护能力的运输船只,盟军专门抽出英国本土舰队的一部分,在英吉利海峡的两端进行防御和反潜。“搜索者”号就是这样的保卫者之一。 在诺曼底的登陆滩头,因为地形开阔,盟军刚刚登陆,便遭到德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伤亡惨重。于是,“搜索者”号又担负起一项任务:出动舰上的轰炸机对德军目标进行空中打击。 与此同时,盟军指挥部命令军舰尽可能地接近海岸,冒着可能被德军88毫米炮火击中的危险,实施近距离火力支援。 当时,郭成森直接在“肯特”舰的主炮塔位置指挥作战,主炮都对着滩头阵地射击。由于长时间不断射击,炮管子都发红了。 在舰炮精确的打击下,德军的火力被压下去了,盟军终于登陆成功。 二战结束后,这批留学美、英的中国海军军官回到国内,却失望地看到了蒋介石发动的内战。他们中的一部分随国民党撤到台湾,一部分参加了起义,加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中。。
热心网友
那就是传说中二战时期的中国劳工啊!现在人称民工!
热心网友
60年前,当时的中国政府曾选派了20多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到英国学习海军。在英国期间,他们不仅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还参加了二战后期欧洲战场的许多军事行动。后来,这20多人中有4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他们是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和黄廷鑫。目前可以找寻到的是黄廷鑫黄廷鑫上的是一艘美国制造的、名叫“搜索者”号的轻型航空母舰,万吨级,能载25架飞机。 “搜索者”号当时执行的多是护航任务。在没有军事任务时,出海训练也很频繁,每周要搞一两次。航空母舰训练最多的是飞机和舰上的联系,飞行员和舰上指挥人员甚至连对方的声音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黄廷鑫在舰上的主要任务是航海值更。军舰在海上的角度合不合适,在编队中的位置对不对,都由值更军官负责。 黄廷鑫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诺曼底登陆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是出奇制胜的。反法西斯盟军在准备阶段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欺骗措施,结果造成德军判断错误,以为反法西斯盟军的进攻重点是在加来,所以只留了一个装甲师在诺曼底驻防。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突然率领反法西斯盟军出现在诺曼底,德军毫无准备,元帅隆美尔还在德国为其妻子过生日。很快,反法西斯盟军就如怒潮般涌上海岸,突破了德军的“大西洋壁垒”。从此,法西斯德国陷入了苏联红军和英、美军队的夹击中,迅速走向灭亡。 “搜索者”号执行的是支援登陆的任务,主要是在外围反潜,防止德国潜艇给登陆行动制造麻烦。黄廷鑫回忆说,1944年6月5日晚上,“搜索者”号从贝尔法斯特出发,绕到英吉利海峡,由北往南游弋。那个时候,德国的海军已经不行了,海上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当天晚上,黄廷鑫没有值班,第二天上午,在他当班时传来消息,说盟军已经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了。后来黄廷鑫才知道,他们这批在舰上实习的中国军官全都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他们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像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所在的军舰都在一线,任务是炮击海滩。郭成森在副炮长的位置上指挥发射了数千发炮弹,不仅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了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差一点赶上对日作战 诺曼底登陆后,黄廷鑫紧接着就随“搜索者”号参加了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南部土伦港附近的登陆作战,时间是1944年的10月。黄廷鑫说:“我们的4艘航母一起加入了编队,这一次我们可是直接参加战斗了,当然主要还是由飞机攻击德军防线,掩护登陆。德国海军那时侯已基本没什么战斗力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船只畅行无阻。在土伦登陆时,海面上全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商船。” 法国南部登陆胜利后,“搜索者”号开到马耳他稍作补充,就又出发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执行反法西斯盟军进军希腊的任务。在希腊海域,黄廷鑫到了克里特岛的外海,“搜索者”号的任务是空投希腊王族成员,让他们回国重建政府。1944年年底,“搜索者”号回到英国,黄廷鑫也结束了在航空母舰上的服役经历。接下来的一年中,黄廷鑫和他的同学们全都在学习正式的海军课程。 近一年的学习结束后,黄廷鑫又被派到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对日作战。他还没赶到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不过,他还是上了一艘重型巡洋舰实习,到过越南的西贡、菲律宾的马尼拉、日本的横须贺和中国香港。 1948年回国后,黄廷鑫在国民党海军作战部任参谋。上海解放后,他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海军,曾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1958年黄廷鑫转业到地方教书,离休前在杭州丝绸工学院教英语。至今,他对海军、海防还十分关心。
热心网友
是啊!当时中国有几十人的海军学员在英舰上!其中还有担负战舰炮塔指挥的人呢!
热心网友
有!!!2战中,国民党派了20名留学生,主要是海军.他们参加了不少著名战役登陆战的时候,他们主要是舰炮手他们在对德作战中,击沉了德国的超级战舰,啥名字偶是真不知道了~~~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过几天告你啥书,我给忘了~~~
热心网友
solimon说得不错,确实有中国人参加了诺曼底作战,只不过是在军舰上实施掩护。但这也足以让中国人自豪。
热心网友
当时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关系比较好,所以派了海军的少量的留学生在战舰上实习。CCTV-10的“讲述”栏目曾请至今仍健在的亲历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提问者只是问是否有“中国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并没问“中国”是否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总共有17名中国海军留学生参加了登陆,但是他们没有上岸,只是作为观察员在军舰上观看盟国海军的火力准备的.但中国留学生不仅仅是观磨,而且还亲自参加了炮击行动指挥舰炮打击德军海岸火力点.这些人之中至今还有3人健在!(至2004年底)
热心网友
说的是啊,当时很多中国人在欧洲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即使没有直接参加登陆的,也肯定有为登陆提供后勤工作的中国人。
热心网友
有啊
热心网友
中国的打工者边际古今中外
热心网友
当时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关系比较好,所以派了海军的少量的留学生在战舰上实习。中国留学生不仅实习还亲自参加了炮击行动,指挥舰炮打击德军海岸火力点.——CCTV-10的“讲述”栏目曾请至今仍健在的亲历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提问者只是问是否有“中国人”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并没问“中国”是否参加了诺曼底登陆。
热心网友
有啊.当时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关系比较好,所以派了海军的少量的留学生在战舰上实习.中国留学生不仅实习还亲自参加了炮击行动.指挥舰炮打击德军海岸火力点.但这样不能说明中国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这样太勉强了)因为官方没有参加正式的战斗.
热心网友
有啊.当时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关系比较好,所以派了海军的少量的留学生在战舰上实习.中国留学生不仅实习还亲自参加了炮击行动.指挥舰炮打击德军海岸火力点.但这样不能说明中国也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这样太勉强了)因为官方没有参加正式的战斗.
热心网友
这有啥奇怪?因为中国有些人在盟国培训,而作为培训内容都有“下部队实习”,正好所在部队参加“诺曼底登陆”。
热心网友
有这回事的..只不过人少。大部分都是盟军..一般都是美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