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现役战斗机中机动性能最好的是美国的F22。发动机是重要因素之一。他采用矢量推力发动机,F119-PW-100最大推力97。9千牛,加力推力155千牛,可靠性高,可以忍受油门的剧烈变化,喷口可以上下旋转20度,堪称战斗机的理想动力。而俄罗斯的SU37的矢量推力发动机只能上下旋转15度,且可靠性差。(使用250个小时就必须更换喷口)F22机身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了机身的强度,有利于做大机动的动作。超音速机动性能是F-22的设计重点之一,也是该机与第三代战斗机的“代差”标志之一。除了超巡、超音速加速/爬升性能外,超音速状态下的盘旋能力也有明显提高。有资料称,该机在M1。7时稳定盘旋过载可达6。5G。考虑到F-15在同等条件下盘旋能力远逊于此,而苏-27在M0。9、中空才达到这个水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进步。没有TVC的第三代战斗机只能依靠自身的气动特性保持稳定坠落,直至速度增大恢复机动能力为止——而在这段时间里,目标可能早就飞出己机的攻击区了。以苏-27来说,如果它的眼镜蛇机动真的非常幸运地迫使对手冲前,那么只要对手有足够的能量作高速向上机动,苏-27 是一点办法没有,因为已经没有能量供其跟随机动了,而且此时苏-27的速度还在200㎞/h左右,如果在0空速附近,等加速完毕,目标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但对于F-22来说,这一点就不必担心了,TVC足以保证其完成精确的机头指向。当今世界,敢跟F-22在过失速领域叫板的飞机并不多。而最常被人拿来对比的恐怕就是已经不复存在的苏-37了。从“眼镜蛇”到“尾钩”其本质没有多大变化:都是以飞机在超大迎角下稳定飞行的能力为基础,利用超凡的俯仰控制能力将机头快速拉起,通过30~60°迎角的不稳定区域;对于苏-27而言,此后的动作完全靠飞机自身的气动特性自动完成,而苏-37由于有TVC,可以提供额外的俯仰力矩,使得飞机迎角继续增大,完成机动。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飞机所受控制很少。除此以外,苏-37 也没有更多的表演动作来证明其超大迎角范围内的控制能力。就这一系列的战术意义而言,除了极大的减速能力外,眼镜蛇系列机动无法实现精确而稳定的机头指向,而后者对于过失速空战至关重要。苏-35曾经在和苏-30的空战表演中,以一个尾钩机动瞄准后方的苏-30,以航炮将其“击落”。考虑到尾钩机动中飞机基本不受控,因此除非目标恰好飞到弹道上,否则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战术的表演意义大于实战意义。苏-37的矢量喷口使它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但是,苏-37的矢量喷口在控制方面似乎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滞后性可能是由其转动机制造成的),若判断无误,那么这一缺陷可能会影响到利用推力矢量对飞机进行精确控制(例如配平和大迎角下增强飞机稳定性的控制动作),但对于持续性大动作量机动的控制并无影响。此外,苏-37沿袭了苏-27的基本设计,而苏-27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超大迎角下的方向舵效率问题,超过一定迎角后方向舵同样会失效——在眼镜蛇机动中,为了抑制动作过程中不对称机头涡产生的偏航力矩,苏-27系列飞机都是采用发动机推力差来加以控制,而不是方向舵,这是原因之一。从这个细节判断,苏-37似乎缺乏大迎角下的偏航控制能力(必须依赖发动机进行弥补)。总之,F22的发动机性能、气动布局、空战推重比不仅优于F15、SU27等第三代战斗机,也优于EF2000、阵风、SU35/37等三代半飞机。
热心网友
苏-27是当今世界现役重型战斗机中机动性能最好的,能在低空做一些其他飞机不能完成的动作
热心网友
FA-22
热心网友
飞机的机动性对飞机来说好比人的相貌, 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飞机的机动性再好能比的上导弹吗?
热心网友
(S-37)SU-47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机动性最强的飞机。其机身采用复合材料,重量轻,作战重量仅24吨,推重比高达1.49,再加上它多达14个的气动力控制面,这使它的低速机动性异常优秀。非常适合作航空表演。但同时,由于它采用前掠翼(增强了机动性)和固定进气道的设计,其在超音速飞行上的能力较差。这也是它的致命伤!
热心网友
偶也认为是SU-37,机动性能超一流
热心网友
在观看了1997年莫斯科航展上苏37飞机的表演后,有的飞行员说“苏37飞机,即使把发动机喷口固定,它也是当今世界最好的战斗机之一,现又加上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它必将大大增强战斗航空兵完成作战使命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掌握非传统机动飞行动作的可能。关于这一点,当今的战斗机飞行员恐怕还难以认识到”。西方机动性最好的飞机F16只能在很窄的速度、高度范围内才能实现9g过载的稳定飞行,即0米高度时的马赫数0。76~0。97,而在1600米高度时马赫数只能达到0。9多一点,在其余速度和高度范围内,F16只能在非稳定飞行状态下实现9g的机动,即在机动过程中,飞机要丧失高度或减小速度,也就是说,飞机要丧失能量。现还处于设计中的降低机动飞行中的能量损失的方法,是把飞机的零升阻力和诱导阻力的增量降到最小,即尽量提高战斗机的升阻比。 在俄罗斯战斗机中,“苏”式飞机具有最小的零升阻力,而在同样过载条件下稳定机动飞行中,又具有最大的升阻比。“苏”式飞行的稳定机动飞行能力大大超过了任何竞争对手。苏27、苏37和苏30MK可在更大的速度和高度范围内完成同样过载值的稳定机动飞行,并大大超过了F16。 苏37(苏30MK)的超音速机动能力现在还没有任何飞机能与它相比,它所具有的优异的大迎角稳定特性和操纵特性,其他飞机也望尘莫及。它的阻力小,推重比大,保证它能快速加速,并迅速恢复能量。 超机动的空战优势 西方的一些观察家,自1989年以来一再否定了“眼镜蛇”和“钟”型机动飞行动作的战术作用,认为这些动作在空战中无用,而且还说“只要需要,西方任何一种战斗机都可以完成这种飞行动作”。可是至今未见有真正完成这些机动的报道。 在1996年,苏37飞机又飞出了一系列新的超机动动作。这些机动动作在近距空战中的作用,已从对空中目标进行瞄准试验的结果中得到了证实。为了实现对空中目标的瞄准,飞机不仅要有复杂的操纵系统,还要有可改变推力矢量的发动机,这是为了能在低速飞行中、在大迎角状态下获得足够的操纵力矩,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空气动力操纵面的效率几乎已降到零。新型超机动飞行动作之一是迅速改变飞行轨迹,而保持能量损失最小(即沿飞行轨迹的速度降为最小),而另一新型超机动飞行动作是,使飞机的纵轴最快地指向目标,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保持这一姿态,使导弹能够完成截获与发射,同样也使机炮能够完成瞄准与射击。。
热心网友
苏-27是当今世界现役重型战斗机中机动性能最好的,能在低空做一些其他飞机不能完成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