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厂家,轮胎的扁平率,直径,宽度,比如225/75 R15,等。
热心网友
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
热心网友
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
热心网友
轮胎数量和类型限制 a)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大奖赛第二日8:00前(北美两站比赛为7:00)车手们要指定以后的自由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所用轮胎。如果首日两轮自由练习都是湿滑路况,那么车手们可以推迟到12:00(北美两站比赛为11:00)做出决定。 除非天气原因需要使用湿轮胎或极端天气用轮胎外,车手们必须用尚未使用的那一套干轮胎来完成两轮排位赛及正赛。除因安全原因必须更换轮胎外,正赛中只有在爆胎和轮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换轮胎,而且车队不可以利用换轮胎时机给赛车加油。 b) 所有干轮胎的凹槽线必须严格以轮轴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c) 新前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前轮胎接触面宽度不得超过270mm。 d) 新后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c)和d)中所有数据的测量都是在轮胎已经安装在轮子上并且充气到1。4大气压下进行的。 e) 湿规格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新湿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8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440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2。5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湿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f) 极端天气用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4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375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5。0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g) 首轮排位赛之前,只有在竞赛总监宣布赛道湿滑的情况下车手们才能使用湿式或者极端天气用轮胎。 h) 轮胎规格将由国际汽联在前一个赛季9月1日之前确定,一旦国际汽联公布轮胎规格,整个赛季期间没有F1委员会的同意轮胎规格不得改变。。
热心网友
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
热心网友
轮胎数量和类型限制 a)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大奖赛第二日8:00前(北美两站比赛为7:00)车手们要指定以后的自由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所用轮胎。如果首日两轮自由练习都是湿滑路况,那么车手们可以推迟到12:00(北美两站比赛为11:00)做出决定。 除非天气原因需要使用湿轮胎或极端天气用轮胎外,车手们必须用尚未使用的那一套干轮胎来完成两轮排位赛及正赛。除因安全原因必须更换轮胎外,正赛中只有在爆胎和轮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换轮胎,而且车队不可以利用换轮胎时机给赛车加油。 b) 所有干轮胎的凹槽线必须严格以轮轴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c) 新前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前轮胎接触面宽度不得超过270mm。 d) 新后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c)和d)中所有数据的测量都是在轮胎已经安装在轮子上并且充气到1。4大气压下进行的。 e) 湿规格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新湿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8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440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2。5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湿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f) 极端天气用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4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375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5。0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g) 首轮排位赛之前,只有在竞赛总监宣布赛道湿滑的情况下车手们才能使用湿式或者极端天气用轮胎。 h) 轮胎规格将由国际汽联在前一个赛季9月1日之前确定,一旦国际汽联公布轮胎规格,整个赛季期间没有F1委员会的同意轮胎规格不得改变。。
热心网友
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
热心网友
轮胎获得最佳抓地力的温度为80至100摄氏度。开始比赛前,轮胎的温度要保持在90至140摄氏度之间。比赛过程中,轮胎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50摄氏度。在不同的赛道,需要使用不同的轮胎;即使在同一条赛道进行比赛,使用同一辆赛车,其左右轮胎的橡胶成分也可能有所不同。入弯时,外侧的轮胎可能要承受1~1。5吨的重荷。F1有10个车队,这10个车队的名字都是以他们赛车地盘的制造商来命名的,但是,如果要以轮胎来分,那F1就只有两个阵营了——米其林和普利斯通,这两个金牌制造商让赛道和赛车亲密接触,无间合作。作为F1轮胎赞助商,米其林的专业人士带我们解密F1轮胎。根据轮胎适用天气的不同,F1将轮胎分成干燥路面的赛车轮胎和雨天赛车轮胎。干地轮胎数量:在F1每个赛段的比赛中,车手允许使用40条干地轮胎。在第一天的练习赛中,每名车手可使用其中的12条轮胎,前后轮胎各6条,在正式比赛中这些轮胎就不能再使用。练习赛后剩下的28条干地轮胎供正式比赛使用,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将从中选出前后各8条轮胎供车手在资格赛中使用。尺寸: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性能:带凹槽的轮胎性能关键在于其尺寸、配方、构造、赛道情况以及赛车底盘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因为配方不同,赛车轮胎的使用寿命为80公里到200公里(50英里到125英里)。虽然轮胎中的成分有100多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碳、石油和硫。F1的轮胎更偏爱碳纤维和钛合金。轮胎的外框是尼龙和聚酯纤维的复杂织物。这样的骨架,能够使轮胎承受巨大的空气动力负荷(在时速为250公里时,下压力超过了1吨),极大的纵向、横向拉力,振动带交叉力以及时常发生的赛道边缘的撞击。温度:一条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在100摄氏度时才能达到最佳性能。在理论上,热度应该平均地分布在胎肩、中央和胎面里。另外,底盘前后左右车轮的温度也应该是平均的。如果前胎的温度过高,赛车对方向盘的动作反应就会相当迟缓,容易使赛车在弯道上出现转向不足的现象;相反,如果后轮温度较高,轮胎就会对方向盘的动作反应过于敏感,容易造成赛车在弯道上转向过度以及影响赛车在高速直道上的行驶稳定性。湿地轮胎定义:雨天赛车轮胎必须要能够排出进入到轮胎与赛道之间触点中的积水。如果雨水过多,轮胎则可能完全失去抓地力,在水面上打滑。从2003年开始,一级方程式赛车规则只允许厂商在每一个大满贯赛事中使用一种类型的雨天轮胎,且只有赛事总监正式宣布天气状况为“雨天”的时候,才能使用雨天轮胎。规则:国际汽联(FIA)规定:每个车队在一个比赛周末只能使用一种类型的湿地轮胎。在每场赛事之前,厂商必须向FIA的技术总监提交将要使用的赛车轮胎的全部技术图纸。每个赛事周末,每个车手最多可以使用28条雨天轮胎。排水系统:F1赛车雨胎的设计必须能最大限度地排出轮胎胎面与赛道之间触点中的积水。根据专业资料显示:一条F1雨胎可以在一秒钟内排出数十升积水。如此高的排水效率能使轮胎更好地获得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防止由于雨水隔膜可能带来的轮胎打滑,让赛车获得上佳的抓地性,这样赛车即使在湿透的赛道上也能保证尽可能高的行驶速度,以求在比赛中获胜。由于在潮湿的路面上比赛时,轮胎的表面温度较低,所以雨天轮胎的使用温度必须低于干燥赛道比赛用的轮胎产品——一般为30摄氏度到50摄氏度。F1轮胎小贴士:1。F1比赛中使用的每条轮胎都有其惟一标识,比赛中绝对禁止使用无标识轮胎,如果参赛者想要用一条没使用过的轮胎替换另一条没使用过的轮胎,必须将两条轮胎都提交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2。一套F1轮胎的制造成本相当惊人,如果把竞赛部的人工成本也计算在内,每套完整的轮胎大约需要3430欧元。3。F1赛车使用后的轮胎,轮胎制造商会全部收回,不会随便丢弃,因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秘密。
热心网友
F1赛车基本规格: 1、鼻锥:赛车前段与前轴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200MM,宽度限制在1400MM以内。 2、双管路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分为两条独立的管路。当一条管路发生故障,另一条仍能继续起作用。 3、耐冲击车身:象普通汽车一样,每种新款赛车的样车都必须经受破坏试验。 4、安全油箱:油箱必须是可变形又刺不破的,这个象“膀胱”一样的东西是用凯夫勒(KEVLAR)强化橡胶制成,油箱的出油管必须是自动端油式。 5、最多为12缸:发动机排量限制为3000毫升,汽缸数不超过12个。不允许采用涡轮增压,只允许用往复式活塞发动机,此条款禁止使用旋转(即转子发动机)技术。 6、四轮:一级方程式赛车必须有四个轮子,其宽度不能超过360MM,车身不能盖住轮子。 7、后翼板:后悬不能超过1000MM,宽度限制在500MM以内,而高度不超过800MM。 8、变速器:前进档至少有4个,最多为7个。必须要有倒档。 9、悬架:不允许采用镀铬的悬架横臂和拉杆。 10、座位与全装备安全带:六点安全带是法定必备的,并须经国际汽车联合会(FIA)的批准。 11、减重的限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规定最小重量(包括车手)为595千克。没有长度限制,但规定前悬和后悬的最大值。宽度不得超过1800MM。从车驾最低部分算起的总高度不得超过950MM 。
热心网友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热心网友
a)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热心网友
轮胎数量和类型限制 a)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大奖赛第二日8:00前(北美两站比赛为7:00)车手们要指定以后的自由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所用轮胎。如果首日两轮自由练习都是湿滑路况,那么车手们可以推迟到12:00(北美两站比赛为11:00)做出决定。 除非天气原因需要使用湿轮胎或极端天气用轮胎外,车手们必须用尚未使用的那一套干轮胎来完成两轮排位赛及正赛。除因安全原因必须更换轮胎外,正赛中只有在爆胎和轮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换轮胎,而且车队不可以利用换轮胎时机给赛车加油。 b) 所有干轮胎的凹槽线必须严格以轮轴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c) 新前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前轮胎接触面宽度不得超过270mm。 d) 新后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c)和d)中所有数据的测量都是在轮胎已经安装在轮子上并且充气到1。4大气压下进行的。 e) 湿规格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新湿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8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440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2。5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湿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f) 极端天气用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4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375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5。0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g) 首轮排位赛之前,只有在竞赛总监宣布赛道湿滑的情况下车手们才能使用湿式或者极端天气用轮胎。 h) 轮胎规格将由国际汽联在前一个赛季9月1日之前确定,一旦国际汽联公布轮胎规格,整个赛季期间没有F1委员会的同意轮胎规格不得改变。
热心网友
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
热心网友
米其林和普利斯通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
热心网友
轮胎获得最佳抓地力的温度为80至100摄氏度。开始比赛前,轮胎的温度要保持在90至140摄氏度之间。比赛过程中,轮胎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50摄氏度。在不同的赛道,需要使用不同的轮胎;即使在同一条赛道进行比赛,使用同一辆赛车,其左右轮胎的橡胶成分也可能有所不同。入弯时,外侧的轮胎可能要承受1~1。5吨的重荷。F1有10个车队,这10个车队的名字都是以他们赛车地盘的制造商来命名的,但是,如果要以轮胎来分,那F1就只有两个阵营了——米其林和普利斯通,这两个金牌制造商让赛道和赛车亲密接触,无间合作。作为F1轮胎赞助商,米其林的专业人士带我们解密F1轮胎。根据轮胎适用天气的不同,F1将轮胎分成干燥路面的赛车轮胎和雨天赛车轮胎。干地轮胎数量:在F1每个赛段的比赛中,车手允许使用40条干地轮胎。在第一天的练习赛中,每名车手可使用其中的12条轮胎,前后轮胎各6条,在正式比赛中这些轮胎就不能再使用。练习赛后剩下的28条干地轮胎供正式比赛使用,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将从中选出前后各8条轮胎供车手在资格赛中使用。尺寸:米其林干燥赛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的直径为660毫米,宽度为355毫米。所有干地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整个圆周上,都必须有与车轮轴线垂直的四条凹槽,这四条凹槽在轮胎胎面中心两侧对称分布。凹槽上沿开口宽度大于等于14毫米,地面的宽度大于等于10毫米,凹槽从上到下锥度保持不变。这四条凹槽的深度最少为2。5毫米,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相邻两条凹槽之间的宽度为49毫米到51毫米,前轮轮胎的胎面宽度不能大于270毫米。性能:带凹槽的轮胎性能关键在于其尺寸、配方、构造、赛道情况以及赛车底盘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因为配方不同,赛车轮胎的使用寿命为80公里到200公里(50英里到125英里)。虽然轮胎中的成分有100多种,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碳、石油和硫。F1的轮胎更偏爱碳纤维和钛合金。轮胎的外框是尼龙和聚酯纤维的复杂织物。这样的骨架,能够使轮胎承受巨大的空气动力负荷(在时速为250公里时,下压力超过了1吨),极大的纵向、横向拉力,振动带交叉力以及时常发生的赛道边缘的撞击。温度:一条一级方程式赛车轮胎在100摄氏度时才能达到最佳性能。在理论上,热度应该平均地分布在胎肩、中央和胎面里。另外,底盘前后左右车轮的温度也应该是平均的。如果前胎的温度过高,赛车对方向盘的动作反应就会相当迟缓,容易使赛车在弯道上出现转向不足的现象;相反,如果后轮温度较高,轮胎就会对方向盘的动作反应过于敏感,容易造成赛车在弯道上转向过度以及影响赛车在高速直道上的行驶稳定性。湿地轮胎定义:雨天赛车轮胎必须要能够排出进入到轮胎与赛道之间触点中的积水。如果雨水过多,轮胎则可能完全失去抓地力,在水面上打滑。从2003年开始,一级方程式赛车规则只允许厂商在每一个大满贯赛事中使用一种类型的雨天轮胎,且只有赛事总监正式宣布天气状况为“雨天”的时候,才能使用雨天轮胎。规则:国际汽联(FIA)规定:每个车队在一个比赛周末只能使用一种类型的湿地轮胎。在每场赛事之前,厂商必须向FIA的技术总监提交将要使用的赛车轮胎的全部技术图纸。每个赛事周末,每个车手最多可以使用28条雨天轮胎。排水系统:F1赛车雨胎的设计必须能最大限度地排出轮胎胎面与赛道之间触点中的积水。根据专业资料显示:一条F1雨胎可以在一秒钟内排出数十升积水。如此高的排水效率能使轮胎更好地获得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防止由于雨水隔膜可能带来的轮胎打滑,让赛车获得上佳的抓地性,这样赛车即使在湿透的赛道上也能保证尽可能高的行驶速度,以求在比赛中获胜。由于在潮湿的路面上比赛时,轮胎的表面温度较低,所以雨天轮胎的使用温度必须低于干燥赛道比赛用的轮胎产品——一般为30摄氏度到50摄氏度。F1轮胎小贴士:1。F1比赛中使用的每条轮胎都有其惟一标识,比赛中绝对禁止使用无标识轮胎,如果参赛者想要用一条没使用过的轮胎替换另一条没使用过的轮胎,必须将两条轮胎都提交国际汽联的技术代表。2。一套F1轮胎的制造成本相当惊人,如果把竞赛部的人工成本也计算在内,每套完整的轮胎大约需要3430欧元。3。F1赛车使用后的轮胎,轮胎制造商会全部收回,不会随便丢弃,因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秘密。
热心网友
轮胎数量和类型限制 a) 大奖赛期间,车手不允许使用超过四套干轮胎、四套湿轮胎以及三套极端天气用轮胎。 如果大奖赛期间需要更换车手,那么新车手必须继续使用分配给原车手的轮胎。 车手们可以在首日的自由练习赛中使用四套干轮胎中的两套不同规格的轮胎。 每套轮胎应由两只前轮胎和两只后轮胎组成。 大奖赛第二日8:00前(北美两站比赛为7:00)车手们要指定以后的自由练习赛、排位赛和正赛所用轮胎。如果首日两轮自由练习都是湿滑路况,那么车手们可以推迟到12:00(北美两站比赛为11:00)做出决定。 除非天气原因需要使用湿轮胎或极端天气用轮胎外,车手们必须用尚未使用的那一套干轮胎来完成两轮排位赛及正赛。除因安全原因必须更换轮胎外,正赛中只有在爆胎和轮胎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可以换轮胎,而且车队不可以利用换轮胎时机给赛车加油。 b) 所有干轮胎的凹槽线必须严格以轮轴为中心呈圆周分布。 c) 新前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前轮胎接触面宽度不得超过270mm。 d) 新后轮胎(干式)的4个凹槽要满足: -沿轮胎面中心对称分布 -接触表面至少有14mm宽,凹陷部分宽度可以逐步缩小,最低处可以降至10mm -最低表面至少有2。5mm深 -中心接触面50mm(+/- 1。0mm)宽 c)和d)中所有数据的测量都是在轮胎已经安装在轮子上并且充气到1。4大气压下进行的。 e) 湿规格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新湿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8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440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2。5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湿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f) 极端天气用轮胎是专门设计用在湿滑赛道的。 用于前轮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接触面积不得超过240平方厘米,用于后轮的新湿轮胎接触面积则不得超过375平方厘米。前轮胎接触面积的测量是任取一个200mm x 200mm的平面进行的,后轮胎列出面积的测量则是选取一个250mm x 250mm的平面,根据规定,平面上任何深度小于5。0mm的空面积都计入接触面积。 每站比赛前,轮胎生产商都要提供每种类型用于比赛的极端天气用轮胎的图纸和技术细节。 g) 首轮排位赛之前,只有在竞赛总监宣布赛道湿滑的情况下车手们才能使用湿式或者极端天气用轮胎。 h) 轮胎规格将由国际汽联在前一个赛季9月1日之前确定,一旦国际汽联公布轮胎规格,整个赛季期间没有F1委员会的同意轮胎规格不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