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不讨厌数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学不好?而且努力了,效果也不太好

热心网友

我一直都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如果仅仅记住了一道题,而不仔细思考它的每一步是怎样想出来的话,做再多的题也没用,反而会浪费很多的时间。我的习惯做法是,首先上课认真听,并不要求把老师讲的每道题都记下来(这样复习时要花很多时间),只要是自己已经懂、解题思路也与老师一样的题目就大可不必再记。关键要记那些自己不懂或自己已懂但老师的方法更简便的题目。记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最好不要在老师讲的时候同时记,这样老师讲的一些没法写出来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漏掉。教我数学的唐江津老师特别强调我们要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他不提倡我们随便地做些繁杂的课外习题,只要求我们把他布置的题目做好就行。上课时,他常常会在讲完一道题目时再留出一段时间让我们记笔记,使我们听记两不误。这样,不仅使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还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解题方法。  接下来是课后。数学不像别的科目,一天不练就会生疏一些。当天的内容一定要当天复习,否则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要想再赶上就会比较吃力。复习主要靠做练习来巩固,也不必漫无边际地做,主要是老师布置的练习一定要完成。如果学有余力的话,再去找课外题来做,否则就不必强求。做不出的题第二天老师讲时一定要做好笔记,理清思路,并且当天就要把它掌握,隔几天再复习几遍,直到记牢为止。到考前那几天,数学还是以看题为主。关键是看自己平时做错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平时就应注意把这类题用红笔标出),记住解题方法。如果要做题的话,就做最近各地的模拟试题,那些题一般针对性更强些。总之还是三个字——不要断。坚持每天都花一点时间在数学上,肯定会有提高。 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但我总觉得,大部分人还是心理上的问题比较多。因为以前数学不好,就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妨养成每天做一点题的习惯,多熟悉一些题型,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常常对自己说:“付出总会有回报。我已经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我的付出一定会和我的所得呈正比的。”。

热心网友

我觉得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数学这东西,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那么就米有可以称为难题的了。我高一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可是当我升到高二的时候,每天晚上做数学题做到12点,越做越有精神,越做越清醒,甚至晚上做梦都在做数学。做数学题,先要把基础知识打牢,很多同学老师觉得课本怎么这么简单啊,有什么好学的,其实不然。要知道,从课本上我们知道这些定理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自然就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用它,该怎么用了。我每次大复习的时候,一定先把课本看完一遍,米有看完决不会碰习题。基础米有打牢,又怎么能建摩天大厦呢?我去年交了一个小学奥数,四年级的,可是我却发现她年小学三年级的带符号搬家都不会,还怎么去学奥数呢?没办法,我只好先帮她补习基础知识。初中高中的课本一样,都要先吃透了,这才能进一步强化。最好的办法,比如我,当年就是口算出课本后面的习题,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都只在脑子里计算,从不动笔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你基本上数学就可以拿优秀了。当然是要活学,可不能死记硬背。在打好基础的课本上,然后才能深入练习。首先还是要看例题,直到基本的题型有哪些,要用什么办法,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数学做来做去其实就那么几道题。看立体的时候自己尽量学会举一反三,想想如果换个条件,或者把问题和条件换一下怎么办。体看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要多练习了。这个时候要不厌其烦,也许会碰要义模一样的题,还是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要想做过了就马虎过去或者抄一遍甚至不做。做题做到一定程度,就不要做了。这个时候要干吗?又要看题,看那些比较刁钻古怪的题。这个时候要和看课本一样,只看但不动笔,在脑子里想思路。建议看些精华题。想当年我看那些几何题,边看边拍案,简直太精彩了:怎么会想出这么妙的解法呢!不过一般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很少,达到了就可以做数学竞赛题了。我那时候看的是金牌之路,厚厚的一本。看完后爽死了:)。

热心网友

掌握基本原理,通过做题学会灵活运用,多做题,见识不同的题型,并注意总结错题,得出经验教训

热心网友

多做题,多总结规律,就这两点